岁月的长河里,一年时间不过如恒河一沙。在调整中发展,在创新中转型。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下,上海市委、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,见事早、行动快,全市上下生动演绎了一幅应对金融危机的“搏击图”。
“上海正处于经济转型期,不可能再进行大规模的重化工业建设,必须发展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。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,我们要始终坚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,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,坚定不移地走发展转型之路。
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迅速破题
凡事预则立。应对危机这一年,是上海推出改革性、突破性的政策举措数量最多、频次最密、执行力度最大的一年。“由于事先估计充分,尤其是对自身发展转型面临的挑战认识清醒,应对措施密集且针对性强,上海经济回升势头明显,复苏大大好于预期。”知名经济学者杨建文研究员指出,“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。”
的确,上海经济转型、调整的序幕业已开启,正一步步向纵深推进。要速度还是要结构?“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是个关键。”上海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韩正明确指出,“哪怕牺牲一点经济增长速度,也要坚持不懈调结构、促转型。”
转型是痛苦的,转型也是艰巨的,但上海决心已定,决不回头。韩正市长坦言,即使没有遇到金融危机,处在“十字路口”的上海经济也必须转型,希望通过克服金融危机来加速上海经济的转型,而转型的根本出路在于结构调整。
调整的文章怎么做?突破口之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,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。今年以来,上海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,大力改善服务业的政策环境,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举措。在国务院关于上海“两个中心”建设文件精神的有力推进下,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明显提速,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也迅速破题。仅今年上半年,落户上海的金融机构就达到914家,比年初增加15家;外资法人银行已占全国的三分之二;市政府部署的91项重点工作纷纷落地。服务外包、中介服务业等更是如雨后春笋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,像漕河泾开发区这样的“二产重地”,如今产业结构也在发生新变化:1-9月生产性服务业增幅达到25%,远大于二产增幅。
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是上海调结构的另一重点。上海的决策者认为,加快上海经济转型,不是不要工业,而是要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,根据上海城市的特点来体现和实施国家战略,在一些高端产业、高新技术产业化上体现上海优势。培育、重组、提升、淘汰四策并举,上海制造业转型大刀阔斧。市委提出,聚焦新能源、民用航空制造、海洋工程装备等九大重点领域,培育新的增长点成为最大亮点。如今,每个领域的三年行动计划已出台,生物医药业的专项政策已落地,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已经审议通过,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政策亦在抓紧制订,争取年内出台。首批53个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也已初定,总投资达136亿元,其中政府投资仅有18.7亿元。
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不是被动调整而是主动而为。今年列入淘汰计划的不适合上海发展的产能就达700项左右。由此可节约100万吨标煤,付出工业产值减少近200亿元的代价也在所不惜。
经济转型与制度建设从来如影随形。在调整、转型中,上海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。一年来,在以改革创新推动结构调整的新路上不断迈进。上海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杨雄说,最突出的表现是政府“自我革命”,大手笔放权、流程再造、行政效率提升……